当你在商场为父母挑选礼物时,是否发现适合老年人的商品总是寥寥无几?这种现象背后,隐藏着一个被长期忽视的万亿级市场——银发经济。截至2024年底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.1亿,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规模,但其中70%的消费潜力尚未释放。这个数字与母婴市场形成鲜明对比:同样是刚需,为何老年用品始终难觅踪迹?
 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图片来源于网络
万亿市场与"隐形需求"的尖锐矛盾
老年营养保健品年销售增长30.1%,健康监测设备增长7.5%,这些数据印证着银发消费的爆发力。但唐派集团董事长张新峰指出,行业正面临"选品难购品难"的普遍困境。许多子女想为父母购买适老产品,却苦于找不到专业导购;老人需要定制化辅具,市场上却充斥着标准化商品。这种供需断层导致银发经济陷入"有市场无转化"的怪圈。
 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图片来源于网络
康复器械行业的"死循环"困局
对比母婴行业成熟的渠道体系,银发产品至今没有出现"老年版孩子王"。康复器械行业陷入两难:陈列数千种产品的大型门店因成本高企难以盈利,缩减品类又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。中欧教授盛松成测算,银发经济未来十年增速将超12%,但分散的渠道正在吞噬行业利润——每个城市都有老年用品店,但每家都活得艰难。
 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图片来源于网络
科技赋能:打破供需断层的突破口
银发港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适老化改造有防滑处理、高差坡道处理、床边护栏、助厕扶手、淋浴椅、行走手杖、防走失装置等等100多个项目,1000多个细节,从基础改造到个性化定制改造都有,老人选择居家养老,硬件设施改造是居家养老的刚需。更值得关注的是"新老年人"群体——60后70后普遍具备数字消费能力,他们用智能手表监测心率,在直播间购买保健品,这种代际变迁正在重塑银发经济的底层逻辑。
编辑搜图
破局路径:从"适老"到"智老"的产业升级
上海交大梁长玉提出的"银发友好商业"理念指明方向:首先建立老年消费数据库,像分析母婴用户那样精准把握银发需求;其次借鉴保险业"保障+资源锁定"模式,将养老社区与金融服务捆绑;最后推动政策协同,今年国家已明确将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写入"十五五"规划,这为行业标准化奠定基础。
 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图片来源于网络
当3亿老人的消费力被真正激活,银发经济对GDP贡献率将达10%。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机会,而是一场关于如何让老龄化社会既充满温情又富有活力的时代命题。正如行业专家所言:"理解银发需求不是慈善,而是读懂未来经济的密码。"


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
